返回顶部
提交表单
招聘季,天天谈薪资。
有时薪资谈好了,offer也发了,最后还是没人来报到。
终于有人入职了,做不到一个月却说要离职。
这是为什么呢?
大多是因为薪酬没有给对:要么给少了,要么给多了。
站在招聘一线的HR,薪酬应该怎么定?什么时候该谈?应该怎么谈?
今天来聊聊薪酬这个话题。
1
避免一见面就谈薪酬
面试刚开始时,HR和面试者还处在相互了解的阶段。
作为HR,我们要避免一见面去谈薪酬。
此时谈薪酬是不切实际的,往往很容易把薪酬谈崩掉。
在不了解面试者情况下,不要轻易问对方的期望薪资。
在HR和面试者都基本了解彼此情况后,才能开始谈薪酬。
当HR确定候选资格后,可以询问候选人当前工作或上一份工作的薪资水平,再询问他对下一份工作的薪酬有什么想法。
整个过程中,HR要把握住主动权。
一句话,谈薪酬既要遵循道理和逻辑,又要讲究时机和艺术。
2
从简历中读取薪酬意向
企业的简历模板中,一般都要求面试者填写“目前薪酬”及“期望薪酬”。
HR可以通过填写结果对候选人的薪酬意向做出预判。
从候选人简历中,往往能读取到候选人的薪酬意向,这就为后续薪酬沟通提供了一份参考依据。
举个例子:
洋洋和明明前往A公司应聘客户经理的岗位。
洋洋目前薪酬为8000元,期望薪酬为 8000元以上。
明明目前薪酬为 8000元,期望薪酬不高于 8000元。
A公司面试两人后,感觉印象都不错,可以作为候选人。
洋洋和明明在原公司的薪酬都是8000元,在面试中却提出了不同的期望薪酬。
可以看出,洋洋在薪酬上有一定想法,希望通过新的工作提高薪酬水平。
HR在做最后选择时,要对洋洋进行评估,分析他未来的工作水平、学习能力、综合素质等是否值8000元以上。
明明期望薪酬不高于8000元,即只要求与原有薪酬持平,甚至低一点都无所谓。
在招聘中,这种情况比较少见。
有可能是明明不熟悉行业或者岗位的工作内容,愿意以学习的心态谋求在新公司中转型。
也可能是明明担心原有薪酬太低,A公司会据此压价,选择隐瞒虚报。
简历只是了解候选人薪酬意向的渠道之一,还需要结合各种事例和对人性的认知等多维度综合考虑。
3
了解候选人员市场价值
企业和候选人的面试像一场恋爱,也像一场博弈,从陌生走到熟悉,最终有可能牵手成功,也有可能分道扬镳。
和候选人谈薪酬前,建议先让他提供原公司的工资明细单或银行流水证明。
这样才能更真实地了解候选人的原有薪酬水平、他在原公司的价值和薪酬定位。
有人会说,原来的工资有可能偏高或偏低了。
确实会存在这种情况,但总体来看,一个人某个阶段获得的实际收入和他的市场价值是基本匹配的。
结合对岗位胜任力的评估及对原有薪酬的校正,基本可以判断出候选人目前的市场价值。
原有薪酬水平是应聘者价值的有力证明,为后续薪酬沟通提供了原始、客观的参考依据。
4
根据人才创造的价值来定薪
瀚霆方法论里有个“人才估值”观点。
薪酬不等于价值,薪酬制定要根据人才创造的价值制定。
一个大咖曾经在文章中提到:
如果人人都能像微信之父张小龙那样年薪3亿,就不用考虑个人经济问题,也不要担心被裁员了。
此言一出,立刻有人提出:为什么张小龙年薪就能这么高?
因为他值钱,能给腾讯创造出巨大的价值,而且是别人无法代替的价值。
为了回报张小龙的贡献,马化腾给出了实实在在的巨额年薪!
就算有人说张小龙是最“懒”的高管,马化腾也只是笑称:
“没事,不怕他上班睡懒觉,也不怕他打游戏,就怕他被马云挖走,只要他高兴就好。”
企业看重的是人才能给企业创造什么价值,而不是企业要给他多少薪酬。
很多HR死盯着成本不放,实际上却忽视了这点。
聪明的HR看重的是人才进入公司后创造价值的潜力。
瀚霆老师说过:如果你能判断人才能为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带来庞大价值,那借钱把他请来也是值得的。
只有人才为企业创造的价值,大于企业支付给他的报酬时,他在企业的存在感才会更强。
薪酬定制不能单单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,而要在关键岗位上找到业界优秀的人,给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。
华为原来也是按学历定薪,后来改革为按员工价值定薪,就充分考虑了应聘者的潜在贡献价值。
开放性管理薪酬,借助人才把公司发展带动起来是对公司最节约的行为。
结语
面试就像一场你情我愿的恋爱,薪资就是招聘和应聘双方博弈的过程。
但我们追求的不是零和博弈,而是要求得双方共赢,这样才能留住人才的芳心。
文:转载公众号“瀚霆方法论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