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顶部
提交表单
根据美国 National Instiute of Mental Health 的一组数据显示,在 1980 年,有 2%-4% 的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得过焦虑障碍,1994 年是 15%,而 2005 年是 28.8%。
这么看来,现代人确实变得越来越焦虑,不少人也察觉到,这种症状似乎更加偏爱都市人。
当我们跟不上周围的变化,就很容易感受到来自同龄人的压力(PeerPressure),于是焦虑接踵而来。
现代社会的一个极大的折磨和痛苦的事实就是:不是你没有机会,而是你不如别人。
陷入这种情况,你觉得,这样不行,我得努力,我得改变!
于是,你花钱买了书,报了班,制定好日程表,忙碌了一段时间,你看得最多的是书的目录。
不可否认的是,改变确实是一件挺难的事儿。
就像躺着总比坐着舒服,坐着总比站着舒服。一个可以舒舒服服葛优躺的人,又怎么会选择站军姿呢?
既然改变这么难,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快乐地躺平任嘲,偶尔转转锦鲤,祈祷中奖暴富走向人生巅峰呢?
当然,你可以这样做。
但是你可以选择一条更有价值的道路,选择超越痛苦。
当我们思考自己想在生活中做出改变时,我们时常容易为推迟改变而找理由。
“我真的想改变”,我们告诉自己,“但现在不是恰当的时候……我累了……我没有足够的时间……我没有钱”
如果你发现自己在制造借口,那就运用积极的自我对话来帮助自己前行。
提醒自己,你一旦采取行动,事情才会出现新的转机。
太忙了?
那就在你在你睡觉前抽出10分钟。
你会惊奇地发现每天抽出10分钟就能做很多事情。
你只需要采取一个行动使事情运转起来,一旦事情开始运转,你就会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。
有时,妨碍我们做出积极变化的不是疲惫或怠惰,而是对改变的一种隐蔽的心理抵制。
我们时常不情愿改变,因为我们不愿意放弃维持现状所能得到的好处。不作出积极改变的话会有什么隐蔽的好处?
好处是你不必面对你的问题或压力源,也不必承认这些生活的泥泞是真实存在的。
就像网上说的那句“只要我没有道德,就没人能道德绑架我”,否认现实,也是出于这样一种心理。
另一个好处是你不必采取行动、冒失败的风险或努力。
你还可能从维持现状中得到安慰。
例如,假如你现在从事着一份并不喜欢的工作,那么,把自己当作这项工作的受害者,一边一给自己洗脑,“我已经做得足够多了”,这也许比去努力改变环境要更容易些。
劝人坚持很难,但劝人放弃却很容易。
把责任推脱在工作、领导上,当然要比怪罪自己来得轻松。
承认自己不想改变的原因,并且认真思考,这些“好处”真的值得你在原地踏步转圈吗?
从动物趋利避害的天性来讲,人不会主动选择痛苦。
所以我们大部分人会为了避免改变而忍受大部分的事情,比如:沙发套有个地方破了,换掉太麻烦了,凑合一下得了……
这个可以凑活,那个也可以忍一忍,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并不满意,但却经常保持原样。
哲学界的巨人尼采曾经说过,痛苦的意义引向了生命的自我提升。
我们必须承认,假装忙碌和努力确实可以暂时麻痹我们的焦虑,但焦虑的真正来源,是人与人的差距。
真正做出改变,去经历成长的阵痛,提升自己,才能真正解决能力不足所带来的焦虑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