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顶部
提交表单
瀚霆说: 对于管理者而言,改变“父母式”的管理,促进的不仅是员工职业能力的提升,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内在的工作热情。员工对一件事的热情,源自于他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能发挥多少自己的优势。
舒瀚霆(鞠凌云)
本文摘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《高绩效团队五项修炼》
作者:舒瀚霆
曾经有位企业家朋友跟我聊起员工管理时满腹牢骚,说现在的员工越来越不好管。
我问他,你是怎么做管理的呢?
他透露的做法很“认真”——新员工一入职,他就手把手地教他,培养他;员工工作遇到问题了,他就立即在第一时间,想办法帮助解决;甚至连员工的衣食住行,他都特别关心。他还经常在各种会议上,征求员工对企业的意见,比如,有哪些没有做到的,有哪些还可以做得更好的等等。可是,员工并不领情,该走的还是要走。而且,走的时候,不仅没说公司一句好话,还认为公司问题太多。
听完后,我补问了一句:“你是不是感觉好累?”他遇到知音一样立马点头:“是啊!是啊!明明招人是来帮自己的,结果把自己累成了狗。”
作为管理经营顾问,我当时给了他这样的“诊断”:这个情况或许只能怪你自己,因为是你先把角色弄错了,把自己摆错了位置。
巨婴型员工是怎么产生的
HANTING
为什么有这样的“诊断”呢?你可以先回想一下,刚才他对“如何管员工”的描述,然后再对比一下,是不是有点像父母照顾孩子。
父母是不是手把手教孩子学东西?孩子遇到问题跟父母说时,父母是不是就立马想办法帮你解决?父母是不是还会无微不至地,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……
你发现了吗?他不是在当员工的老板,而是在做员工的父母!
父母照顾孩子是理所当然的;孩子都会觉得,父母的付出是自己应得的。所以,当你进入父母角色后,员工享受了你对他的好很难感谢你。这也只能怪你自己,因为,是你先把他们当“孩子”的。
这样做老板,除了累,最大的问题是,有“孩子”心态的员工,不仅不能帮到你,而且还不会为工作承担后果,事情搞砸了都怪别人的原因,损失轻一点的,他无所谓;严重的呢,他就一走了之,等你来收拾烂摊子。
你或许会问,那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做了员工的“父母”呢?
首先,你可以留意一下,你和员工的对话模式。
比如,当员工遇到问题,来找你,说:“领导,那位黄总很麻烦,搞不定……”
如果,你的反应是:“来,我帮你分析一下……” 或者是“没关系,我帮你搞定……”,又或者是“来,看我的……”。
又比如,员工向你请假,说:“老板,我今天肚子不舒服……”,后面就没话了,这时,如果你回复是:“哦,身体要紧,你快回去好好休息吧”。
这样的对话模式,就是典型的“父母”和“孩子”在对话。为什么这么说?
因为,我认为,员工遇到工作问题时,正是他提升工作能力的最佳时机,正确的回应方式是,你要让他先独立思考、自己解决;如果问题属于特殊情况,比如时间紧迫,或者是事情非常重要,他也至少带着自己思考的解决方案,来和你探讨,或者请求支援。
至于,对于回应请假的问题,我认为关心员工的健康当然是需要的,但他手头上的工作,是不是都交代好了,也是管理者需要“关心”的。
“角色归位法”如何操作
HANTING
所以,管理者应该从一开始,就要摆正对员工的心态。
有一个松下电器公司的例子。
松下幸之助总喜欢说:“我对这件事,没有自信,但我相信,你一定能胜任,所以就交给你办吧。”
你觉得,松下幸之助真的是不会做吗?当然不是。他是通过给予员工信任,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,从而推动他们快速成长——这就是“角色管理法”的关键所在。
在日常工作中具体怎么践行“角色归位法”呢?
给你两个角度的方法:
第一个角度,在你办公室的门上贴上一句话:请你准备好三个方案,再敲门。
员工要准备方案,就需要先进行思考,比如,自己面临的问题是什么,解决的方法可能有哪些?
当员工能找到三个解决方案时,通常就打开了解决思路,也能比较容易找到第四、第五个,甚至更多的方法。无形中他的职业能力,也就得到了提升。
当员工拿着三个方案来找你时,你也从出主意的角色,转变成听方案的角色。这时,你就自然地回到了“管理者”的角色上。
如果你是一家企业的老板,一定要把这一条方法变成公司的文化,不断在公司的大小会议和各种公开场合,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进行重复,只有不断地重复,才能深刻的植入。
第二个角度,改变你和员工的对话模式。
当员工讲完他的解决方案,问你要“怎么做”时,你可以把“决策权”先给他。
比如,你可以这样说:“这个问题,你认为怎样处理比较好?你先说说,我听一听。”
又比如,“刚才你提的几个想法,你会优先选择哪一个,为什么?”
如果基本确定了解决方案,你还可以补充一句:“你先做,有其他问题我们再沟通,你看这样如何?”
通过这种探讨式的沟通,把“我说你听”,改成“你说我听”;把“我做你看”,变为“你做我看”。
当你信任员工,给他们授权,他们就会变得有想法、有担当,从“孩子”的角色,转变为专业成熟的职场人。这才是优秀团队该有的模式。